2025年上半年,风电行业在国家政策层面迎来密集调整与重大利好,深刻影响着产业发展方向。以下盘点关键政策:
新能源电价全面市场化(2月发布,6月1日实施) 2月,国家发改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发文,宣布自6月1日起,新增风电、光伏项目电价将告别固定模式,通过电力市场交易确定。存量项目则按原政策执行。此举旨在推动新能源产业深度融入市场机制,提升资源配置效率,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。 力挺民企创新(4月) 国家能源局4月发布通知,积极鼓励民营企业投身风电创新。重点方向包括:推进风电场构网型技术改造以提升电网协同能力;创新“人工智能+”应用,优化机组运行、预测、诊断及运维,实现提效降本;培育风电设备循环利用技术和商业模式,推动产业绿色循环发展。 交通与能源融合提速(4月) 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4月联合发文,大力推广风电等新能源在交通领域的应用。鼓励在港口、航道等区域(如防波堤)因地制宜建设小型风电设施,为局部区域供电。同时支持交通领域产生的分布式新能源电力参与市场化交易,促进两业深度融合。
深远海风电开发蓝图绘就(2月) 国家能源局2月发布《深远海风电建设实施方案》,明确2025-2030年新增装机目标50GW,并设定核心设备国产化率≥95%的硬指标。该方案为深远海风电规模化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明确路径。 海上风电迈向“风电+”综合开发 自然资源部发文鼓励新增海上风电项目采用“风电+”模式(一海多用)。通过统一规划,支持在风电场区配套开发网箱养殖、海洋牧场、海上光伏、波浪能发电、制氢、储能等设施,显著提升海域资源利用效率和产业融合度。此外,多部委联合意见支持波浪能与海上风电同场开发,共享基础设施(如海缆、平台),降低成本推动海洋能规模化。 沙戈荒&水风光基地建设加速(2月 & 后续) 国家能源局2月《指导意见》要求积极推进第二、三批“沙戈荒”大型风光基地和主要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建设,并科学谋划“十五五”布局。同时,发改委、能源局后续方案探索这些大型基地的一体化调度,提升电力系统整体调节能力。 非化石能源目标再明确 国家能源局明确2025年硬指标: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20%,新增新能源装机突破2亿千瓦。全国发电总装机目标达36亿千瓦以上,发电量约10.6万亿千瓦时,并持续提升跨省跨区输电能力。 筑牢电力安全底线(3月) 国家能源局3月发布《电力安全监管重点任务》,核心目标是杜绝重大电力事故及水电站垮坝漫坝事故。为此将健全制度标准,包括修订《海上风力发电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大纲》等,完善双重预防机制和重大隐患判定标准,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。
内蒙古龙马重工集团总结:2025上半年风电政策核心聚焦市场化机制深化、激发民营创新活力、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(海上综合开发、交通融合)、推进沙戈荒及深远海大基地建设、冲刺非化石能源目标、筑牢安全底线。这套组合拳正推动风电产业向更高效、智能、融合、可持续的未来加速迈进!